在天柱县的山野田间,总能看到县农业农村局果蔬技术指导站站长吴传明的身影,因为一年中,他有200多天都在乡村,指导农民种菜种果,研究农业技术人人生,是乡亲们口中“会跟果树说话”的农技专家。
吴传明常说:“农业技术不是书本上的死知识,得让土地‘说话’。”为了摸清当地果蔬的生长规律,他几乎走遍了天柱县的所有村寨。哪里的土壤适合种辣椒,哪片坡地能栽柚子,哪家的果树生了病,他都了如指掌。乡亲们笑称:“吴站长一来,果树都会开口告诉他哪里不舒服。”
在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的过程中,吴传明把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结合专业知识深入思考,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一篇篇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论文。多年来,他在《贵州农业科学》《耕作与栽培》等省级农业技术专刊上发表论文14篇,这些论文涵盖了果蔬栽培的多个方面,为当地果蔬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2023年,凭借多年的努力和积累,他成功晋升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成为天柱县农业系统目前唯一的正高级职称获得者。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人人生,吴传明冲锋在前,尽职尽责。他深入贫困乡村,了解农户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精准的技术指导,帮助农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由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突出表现,他被中共贵州省委授予“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荣誉,这份荣誉是对他辛勤付出的最好褒奖。
吴传明深知,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他结合试验研究、生产示范与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走村串寨,为农户提供“一对一”的技术辅导。无论是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还是农产品加工,他都耐心细致地为农户讲解,确保农户能够真正掌握和应用。
除了日常的技术辅导,吴传明还承接了天柱县委县政府的“新型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等多项培训任务。他利用阳光工程培训、扶贫雨露培训计划等平台,近十年来共参与培训100余期,撰写各类培训教材10余个20多万字,直接培训群众8000多人次,发放资料近万份,足迹遍及全县17个乡镇(街道)110多个村寨。通过这些培训,越来越多的农户掌握了先进的农业技术,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果蔬试验、示范项目方面,吴传明每年都承担着省、州、县的重要任务。他以新技术试验示范和产业化开发为主要内容,引导农民学技术、用技术。试验示范项目为农民提供了参观学习的样板田,通过田间调查,他撰写生产建议、方案共30余份20多万字人人生,成为天柱县果农菜农发家致富的良师和向导。
为了促进天柱县果蔬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吴传明结合当地实际,积极贯彻“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等战略布局,做好天柱县果蔬产业中长期规划。他编写了辣椒、白菜、柚子等无公害栽培技术方案、莲子绿色食品操作技术规程(企业标准)等10余种生产技术方案共10余万字,发放给群众指导生产。
作为中国柑橘学会理事和中国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贵州特色柑橘综合试验站天柱示范县负责人,吴传明在柑橘产业发展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从2009年开始,他一直参与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贵州特色柑橘综合试验站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在工作中,他摸清了柑橘大实蝇在天柱的发生规律,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得到推广。他还先后开展了脐橙施肥试验、蜜柚、马家柚、脆李、桃等引种试验和推广栽培,为当地柑橘产业的品种优化和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0年以来,吴传明先后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黔东南州第四批科技特派员,服务于渡马镇、江东镇、兰田镇等村镇,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成为农户心中的贴心人和农村产业发展的引路人。
2025年,吴传明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加身,他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定:“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核心在技术。”如今,吴传明正带领团队打造天柱县“羊肚菌”品牌,推动农产品从“种得好”向“卖得好”升级。他指导成立的30多家果蔬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清水江”脐橙、“银汉”辣椒等商标,让山货走出大山,卖上好价钱。
(劳动时报全媒体记者 黄运)人人生
方道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